close

新聞專題報導:

 「外籍來台留學生求學現象探討」

 

    高等教育國際化,是二十一世紀全球高等教育的趨勢。教育部「推動教育國際化、展現創意與特色、擴大雙向留學」提出三項策略,而「吸引外國留學生」來台就讀是最主要的核心目標。近年來,政府積極開展高等教育廣招境外國際學生之政策,許多學校往往為招收學生入學,對外籍學生的中文能力門檻並未嚴格要求。尤其招生較不易的山區大學、新改制設立的院校更是如此。原本學生人數已不多,若是在中文能力審查上又多加設限,可想而知,申請來台就讀意願將大為下降。以聯合大學校園內的國際留學生,所參與的「外籍生本國語文專班」實際的學習情形探討研究,台灣各大院校所普遍存在的外籍國際學生各種現象。

 

異地求學的困境與挑戰

   

clip_image002.gif

對於外國學生的議題研究,西方文獻較國內文獻豐碩,所探討的議題包括:

留學之因、學業、語言、居住、財力、留學國社會接受能力、健康休閒、族群歧

視、跨文化壓力與焦慮、跨文化適應等。

 

國外的求學調適研究

    在國外文獻中,MyburghNiehausu Poggenpoel2002)針對18 位外國博士生的訪談指出,在求學國所面對的調適議題主要包括:氣候及生活條件、學習條件、社會/個人/文化議題、個人的安適等。很明顯,異地求學其當地特殊文化、習慣,對於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外國學生來說不是件簡單或容易的事。因而生活的調適困難,如氣候的適應、食物的不同、生活費用等,都是影響學習的重要因素。學習上,不同文化下教學與學習取向的不同,外國學生需要投入更多的學習時間且更加用功,有時會使其產生挫折,而當地學生有時不願與其共同一組學習,也會使外國學生失去自信心。在社會文化方面,外國學生則要面對不同的文化衝擊及語言的挑戰。

國內的求學調適研究

    李豐里(2000)針對台北市三所國立大學的外國學生生活壓力及生活適應調查中得知,最感困擾的生活壓力前十項有八項皆與課業有關,包括:繳交書面報告、面臨學期重要考試、中文閱讀速度太慢、國語溝通能力不好、不適應某些教師的教學方法、不知如何增進學習效果、課程選的不適當、有些科目需要補考或重修。當(她)們有問題時,常求助於朋友,情緒支持最主要來自朋友。

 

解決策略

    外國學生積極投入當地活動,自信的在不同的文化情境生存下來。TsengNewton2002)訪談指出,經由以下策略適應其留學生涯,包括:了解自己及他人及文化之異同:結交外國及美國朋友;拓展個人的世界觀;尋求協助並解決問題;建立文化及社會接觸;建立與指導教授及老師的關係。

 

校內外籍生的實際需求

    在中正E報中,台大英文心理諮詢師藍挹丰提到,外籍學生在異國求學,他們必須面對語言文化以及教學考試方式不同等等的挑戰。這些在各大專院校內的外籍留學生們,在台灣求學時所遭遇到困境挑戰、對中文課程學習的實際需求為何?為此我以本校外籍學生為對象進行了訪問,採訪目前就讀於國立聯合大學的蒙古學生殷明怡同學。她分享了許多在台灣、美國留學的趣事,也告訴我─她內心的渴望。以下為訪談的問卷內容:

 

一、                基本資料 

  系所:國立聯合大學經營管理學系三年級

    國籍:蒙古

    年齡:十九

二、選擇台灣的原因

別人推薦

有朋友在台灣

三、語言上的需求為何

日常用語

學科專業用語

漢字教學

四、生活上的困難有哪些

口語溝通

生活習慣

交朋友

經濟壓力

宿舍居住

五、學習學科專業上的困難是什麼

聽不懂

看不懂

老師口語太難

學科專業難

六、華語文學習上的需求為何

口語教材

閱讀與寫作能力培養的教材

同儕的輔導

華文系學生伴讀

七、你覺得怎麼學習中文比較好

伴讀

中文口語教學多一點

有人協助我一起學習討論

八、未來的學習計畫

學好中文

強化自己的專業

  

  從訪談中可得知,本校外籍生最需要中文口語溝通能力。由於外籍生多半來自管理、理工學院,雖使用原文書學習專業,但仍舊有看不懂、聽不懂的學習問題。因為課堂中教授教學使用的媒介語為中文,故外籍生無法理解教授的話語,而衍生專業學科學習落後問題。先前提到國際留學生在異地求學,能不夠適應環境、學習是否愉快順利,同儕、朋友的輔助支持是很重要的。若能與當地的同學、師長相處融洽,對他們的專業學科學習上也有很大助益,他們能隨時與同學討論課業上的問題、分組作業不需擔心分不到組的狀況,師長也能更了解、提供外籍生最必要的協助。從訪談中也可得知,本校的外籍生對台灣生活適應與融入、系上同學之間的相處等,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本校國際學生主要多來自蒙古,通常這些學生習慣群體活動。有任何的問題都仰賴自己同鄉的朋友,他們與台灣同學交流的機會並不多,這是較為可惜的。但同樣在異地求學的華語文學系上的國際留學生,則是正好相反。他們與系上同學相處情形良好、也積極參與系上、校內的活動。最主要的關鍵原因在於─語言能力。其他系所的國際留學生以英語做為他們溝通的語言。除了英語外,他們的華語能力與華語文學系的留學生有極大的落差,同學間有著語言隔閡、自然而然影響了與系所同學間的交際,陌生、疏離現象較明顯。語言能力需要加強,學校也應積極協助辦理國際留學生一些活動,應該給予更多和當地學生交流的機會。而不僅僅只是將留學生聚集起來開會、自行舉辦同樂會。他們也非常希望融入當地環境、認識結交當地的朋友。學校單位應與華語教學中心或語文中心,及外籍生各自的系所單位合作,三者環環相扣缺一不可,唯有如此配合下才能創造出一個優質的國際化學習校園。

 

針對本校外籍生開設「本國語文專班

 

 clip_image00.gif

    以聯合大學校內的外籍生為對象,本校在教學卓越計畫的補助協助下開設本國語文的專班,提供外籍生選修學分抵免畢業的必修學分,並輔導外籍生學習、提升華語的能力。關於此專班詳細的情形,訪談了國立聯合大學華語文學系劉若堤老師。 

 

  劉若堤老師曾負責九十六學年度的聯合大學校內之外籍生本國語文課程班。劉若堤老師提到當時的華語班並無經費提供,也並沒有列為選修學分的課程。學生前來參與華語班多是藉由學校單位的轉介而來,目的是學習或加強自己的華語能力。而學生的華語程度差異相當大,有完全零起點程度的學生、也有具有一定水準之學生。

學生程度差異大,如何進行教學?

  令人好奇的在這樣程度參差不齊的班級,做為一名專班負責老師該如何進行教學呢?若堤老師說:「課程安排於兩天進行,其中一天為兩小時的大班教學、另一天則為一對一的伴讀教學。大班教學課程內容皆相同,但根據學生吸收、理解程度,給予不一的作業或任務。反應較好、吸收佳的學生可以自行創造、討論表演的方式來提高學生學習的難度,而學習較為弱勢的學生則繼續在原來層級上的課程內容進行學習。」也就是說,一對一的伴讀老師就相當的重要。她/他必須協助、輔導個自學生的華語,創造一套符合單一學生的華語學習方式及教材。

隨著時間慢慢推移,這樣的學習差異會更加明顯。

 

奉為圭臬的伴讀工作手冊


  若堤老師與我分享了許多當時的上課情形,有一本工作手冊是每位伴讀老師都必須時時提醒、務必遵守的準則。手冊中一開始就希望每位負責的伴讀老師,能以最真誠、友善的態度來對待學習者。信念是不可或缺的、不可動搖的。還有像是完善充分的事前準備、製作合適的學習輔助工具、不給予過多過重的負荷、確實掌握留意學生的學習風格與動態等。

  即使是草創期、開路的先鋒,在老師的眼中我看到了、在話語間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教學的熱情。這樣的熱情感染了下面的伴讀老師,而學生自然有著驚人的學習成果。短短時間,許多零起點的學生從你我他混亂,進展到結束時順暢流利的分享他/她華語學習的成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頭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